民生答卷话幸福|“小口袋”承载“大幸福”
在楼下街角的绿地上打打拳、在太白湖河堤的步道上遛遛弯,悄无声息间,越来越多的“口袋公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街角转弯处、居民家楼下。近年来,我市通过拆迁建园、绿地改园、拆墙透园和见缝插园等方式,不断增加城市绿量、优化公园布局、改善城市生态质量。这些小而精、小而美的“口袋公园”,不仅装点了城市容颜,也满足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愿望,成为提升城区品质的“点睛之笔”。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在共青团路与东门大街交叉口处西北角,老济宁人的记忆里这里曾是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所在地。现如今,这里已经改建成一座“口袋公园”,还有个颇具历史韵味的名字“绥华园”。公园虽不大,街角标志种植组团、山桃花组团、树阵广场、底景密林等景观交相辉映,街角标志物和文化景墙相映成趣,让这里处处弥漫着老济宁城门文化的韵味。
“我就住在附近,出了家门就是广场花园,现在天气好、空气也好、阳光也好,出来活动锻炼,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我很满意。”79岁的黄先生告诉记者:“这几年,济宁市在民生建设方面投入不少,都是为老百姓着想,通过改造绿地、公园,确实把城市建设得跟花园一样,我们过来锻炼身体,心情愉悦身体也健康。”
“济宁城原来的老东门就叫绥华门,大约就在这座公园往东几百米处,我们在建设之初就考虑融入济宁传统历史文化底蕴。公园在为居民提供一个休憩游玩去处的同时,也能有机会让市民多了解一些本土历史文化。”济宁市市政园林养护中心园林业务部部长张健告诉记者,公园在空间上划分为广场空间和林下空间,广场空间以济宁古城地图为底景,八个种植序列结合特色铺装展现了“水汇济宁”的景象。林下空间设置了景墙、座椅等设施,结合丰富的植物群落,将运河文化、儒家文化和太白文化特色融入景观中。
“绥华园”“望春园”“新新成长乐园”……一处处“口袋公园”在济宁的大街小巷“遍地开花”。而在建设之初,根据“口袋公园”所处的区域及环境特点,明确各“口袋公园”的建设主题及特色,因地制宜,科学绿化,使其有机融入周边环境。
记者在金宇路与供销路交叉口的“龙贵园”看到,这里是以“活力健身环”及“科普认知环”双环形式串联景观结构,回收展示区、垃圾分类体验区、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特色跑道,让前来游玩的市民认识了解到不少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
“今年,高新区建设了多处‘口袋公园’,并根据公园周边的用地功能及市民群体情况,设计不同的主题,如学校及重要节点位置更突出文化性,居民区周边更强调参与性,商务楼周边更注重休闲性,增加特色空间,实现‘一园一品、一园一景’。”高新区城乡建设和交通局园林管理处副处长刘平说。
近年来,市城管局通过挖掘老城区绿化潜力、用好边角零星地块见缝插绿、破硬植绿建设“口袋公园”,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绿化目标,为群众提供更加舒适舒心的休闲环境。2022年我市新建“口袋公园”29处,改造“口袋公园”54处,新增改造绿地面积27.5万平方米。“相比以往,今年在设计中更注意功能性和实用性。我们将继续加大城区园林绿化建设力度,为群众提供更多高品质的公共休闲绿地空间,全面提升济宁市城市品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市城市管理局园林绿化管理科负责人马建华表示。
本报记者 鲍童 本报通讯员 盛洁 孙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