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读书 | 08《日日是好日: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
admin4222年前0条评论
微信号:15838231350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日日是好日: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
作者: 森下典子
译者: 夏淑怡
印刷工业出版社,2013年11月出版
《日日是好日》是前年在成都学茶时看的书了。挺像心灵鸡汤,不过也许人有时也需要点鸡汤,才能渡过突然变故引发的心情焦虑,以及重复生活带来的枯燥无味。
作者以时间为线,回顾了自己从20岁误打误撞开始学茶,一直学到可以当茶道老师的20余年。这期间经历了找工作失利、谈恋爱分手、父亲去世、最后终于稳定生活的起起落落。唯有茶道课,几乎每周六下午雷打不动,如同人生河流里的锚。
整理本篇时发现还有同名电影。故事线和书里基本相同,但是人物有了具体形象。豆瓣评分8.2,也可一看。
《日日是好日(2018)》
摘记分割线 配图自中文版书和豆瓣-电影剧照推荐序自从公元780年,唐代陆羽书写《茶经》,把饮茶这件事提升到“品茶”的境界,虽然饮茶的形式有所变异,但由品茶意境延展而来的审美情趣,却像条河流,一直在历代的风雅人士心中回荡绵延,与诗书、绘画、陶瓷、焚香、插花、弹琴等事,交织成一股精微灿烂、儒雅闲适的生活美学,直到清代才开始逐渐衰微没落。公元一一九一年,南宋光宗时期,到中国参访的荣西禅师把祥和的寺院点茶法和蒸青绿茶制法带回日本,并以汉文写成日本第一本茶书《吃茶养生记》,从此品茶的风潮随着禅宗思想在日本传播开来。虽然在现代中国,古代的饮茶方式已完全消失了,但日本却把点茶法完整地保存在细腻而独特的茶道文化之中,直到今天。不论任何时代,茶香都是我们寄托情感的好地方,不论外在物质条件充裕或者不足,我们都可以在茶汤的美味中找到安慰。每年季节不停地循环,人生亦有季节的起伏,除此之外,还有更大的循环不断重复上演。国家的兴衰、文化的开合,是否也归属于自然的节奏、生生不息的循环呢?推荐序二 空谷足音进入日本茶道的殿堂,历程就如登山一般。登山口人群熙来攘往、热闹非凡;往上走一段路,同行者不再拥挤;再往上走,身边的脚步声不再零乱。接下来的路程,就看各人际遇。有人走在华丽的风景中,以为顶峰就在前方;有人走在无人的小径,窃喜这才是攻顶的秘道。空山、无人、水流、花开,此时《利休百首》中的训示就如空谷足音,呼唤着我们的心灵,声声叮咛着:茶道是一条没有终点、不追求答案的修行之路。优游山中不忘脚边一草一木,享受每一次的学习吧!推荐序三 一本永不褪色的茶人日志在西方教育的影响下,老师常鼓励大家勿囫囵吞枣,要学习思辨、提出疑问。相较于斯,日本茶道就是典型的东方思维:“马上做,不要思考,手自然知道,听手的感觉行事。”手的感觉,就是古人说的“熟能生巧”吧!传统工匠长年在锻炼手上功夫,不需思索,指尖自然就反射了内心的情绪。然而为避免流于匠意,应时时刻刻回过头来“聆听”心的声音。《日日是好日》是一位日本茶人习茶二十五年的生活日志,作者恬淡低调的文字风格,一如修行多年的茶人姿态。诚心推荐给懂茶或不懂茶、习茶或教茶的您。当年首次阅读,触动了我初懂茶事的那份记忆。多年后再度温习,仍然感动不已。“日日是好日”出自佛经《碧岩录》,意指透过修行改变了心境,即便遇上生命逆流,也能以平常心相待,一如茶人在面对不同茶汤或茶客时,应秉持此生唯一或最终次的态度,心存感念而欢喜。前言每周六下午,我总会步行十分钟左右,走到一间入口处摆放着一个八角金盘盆栽的相当古朴的民宅。当它的大门“嘎啦”一声拉开时,可看到已用水拂拭过的洁净玄关,闻到炭火的香,庭园方向也隐约传来水流声。走进一间朝向庭园的寂静房间,坐在榻榻米上,开始煮水、沏茶,然后品尝。这样一周一次的茶道课,从大学时代开始,不知不觉已维持二十五年。小学五年级时,父母带我去看费里尼导演的电影《大路》(La Strada,1954)。这是一部描绘贫穷江湖杂耍艺人的影片,相当深涩晦暗。当时,我完全看不懂导演想表达的意境。“这样的电影怎能称为名片嘛!还不如看迪士尼卡通。”可是十年后,我念大学时再看这部电影,内心所受到的冲击却相当大。“《大路》,原来是这样一部电影啊!”看完后心里很难过,只好躲在电影院的暗处,独自垂泪。之后,我谈过恋爱,也尝过失恋的痛苦,更经历工作不顺的挫败,但仍持续追寻自我的存在。生活虽然平凡,也匆匆过了十数载,到了三十五岁,我又看了一遍《大路》。“咦?之前有这样的画面吗?”俯拾皆是未曾见过的画面、没听过的台词。世上的事物可归纳为“能立即理解”和“无法立即理解两大类。能立即理解的事物,有时只要接触过后即了然于心但无法立即理解的,像费里尼的《大路》,往往需经过多次的交会,才能点点滴滴领会,进而蜕变成崭新的事物。而每次有更深刻的体悟后,才会发觉自己所见的,不过是整体中的片段而已。所谓的“茶道”,也属于这样的事物。二十岁时,只觉得“茶道”是一种老掉牙的传统技艺。学习这项技艺时,总觉自己像被嵌在模具中,难得有好心情而且无论练习多少次,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过,它的过程虽然细碎烦琐,但配合当天、当下的天气,一定会变化出不同的道具组合、步骤顺序。季节一转变,茶室内整体的模样更是全然不同。这样的变化在茶室里经年累月上演着,令身处其中的人也不知不觉产生潜移默化的改变。于是,某日突然闻到大雨激起大地的暑溽味,会察觉:“啊,这是午后雷阵雨。”每年四月上旬,一定是樱花盛开的季节;六月中旬,就像已有约定似的下起梅雨。年近三十岁才赫然发现,自然的变化是这么理所当然。以往,我觉得季节只分为“很热的季节”和“很冷的季节”。现在,才渐渐发现其中的奥妙。春天,早开的是木瓜花,然后是梅、桃、樱花。当樱花枝头长出新绿时,紫藤花开始飘香。而杜鹃花季过后,天气变闷热,就到了快下梅雨的季节。接着,梅子结实累累、水边葛蒲绽放、紫阳花(译注:绣球花)盛开、栀子花满树飘香。紫阳花凋谢时,梅雨季也将过去,樱桃、桃子盛产上市。季节的变换不断交替更迭,从不曾留白。“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中还另分为二十四节气。但对我而言,季节的变换就是每周上茶道课时不同的感受。庸庸碌碌的大半辈子一直像水滴滴落杯中一样,直到滴满杯子,也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尽管杯里的水因表面张力已高出杯面。但当某日某一时刻,决定性的一小滴水滴落打破均衡,那一瞬间,满溢的水便从杯缘宣泄而下。第一章 知道“自己一无所知”发出声的饮用“抹茶先喝两口半!最后要出声喝完,一滴不剩。”“咦?要喝出声音?”“没错!最后喝出声,代表喝完的暗号。”虽然心里觉得有点儿抗拒,可是喝完两口,第三口下定决心,发出“窣——”的一声。刹那间,觉得耳边真的响起“窣——”声。其实,腼腆的感觉只在一瞬间,尝试之后反而有种快感。“理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照着做。也许你们会觉得反感但茶道就是这样。”从武田阿姨口中听到这样的话感觉很意外。可是,那时候武田阿姨却用满怀感念的眼光看着我们说:“这就是茶道,没什么道理好说的。”“沏茶”与“榻榻米上学台步”“茶道中称沏茶为“御点前’,其中最基本的就是沏薄茶。”“沏茶时,重的东西要轻轻放下,轻的东西才重重放下哟!”总之,不能露出“嘿咻”那种样子,要轻松站起来。“形”与“心”早已听闻茶道的礼法有许多麻烦处,可是这些烦人的细腻之处反而充满想象。譬如,用水勺从茶釜里留取一瓢水倒入茶碗中,光是这样,就有许多必须注意的地方。“啊,你现在只是舀水的表面吧!水时,一定要留茶釜最底下的水。在茶道里,这叫作“中水、底汤’,而且是要留取正中央、最底层的哟!”“不可以让水勺发出“扑通’声。”“是。”正要将留取的水倒入茶碗时。“啊,不是从茶碗的“侧边’,而是从“前面’倒入。”依照指示,将水从茶碗的“前面”倒入。但水勺还在滴水,为尽快弄干水滴,我甩了甩水勺。“啊,不可以那样。要慢慢等水滴光。"茶道呢,最讲究的是“形’。先做出“形’之后,再在其中放入“心’。"“唰唰”进行到可以用茶笼搅拌茶时,终于松了一口气。我精神抖擞地拿起茶笼,“唰唰”地仔细搅动。“啊,别搅出太多泡沫!”“咦?”真意外。抹茶不就要像卡布奇诺一样,上面要有一层奶泡吗?“虽然也有讲究打满细泡沫的流派,可是我们这一派不时兴这样,而是要将泡沫漂亮地搅出一块月牙形的茶水面。”习艺精神真正的学习之道,就是在教授者的面前将自己归零,敞开心胸从头学起。既然如此,我何必一直固执某些观念来学习呢?心里总有“这样的事很简单”“我也可以做到”等不正确的想法,实在太过自傲了。无聊的自傲,只会成为自己的绊脚石、甩不掉的心理包袱。一定要舍弃这些包袱,让心里空无一物,才能无所障碍地容纳任何事物。“非得改变心情,从头学起不可。”我由衷这么想,“因为,我一无所知……”第二章 自然上手每周变化的道具第一次见到的道具,处理上必定至少有一项特别注意的重点。有时也出现装盛道具的案台,案台有圆形、四角、附抽屉等各种形式,而且各有各的处理方式。尽管我们连基本的顺序都还没搞清楚,但老师一定会根据道具不同的功能来沏茶。因此,每次一看到崭新的道具,我们只好无奈叹气。由于总会出现一些记不住的事物,有一天,我忍不住在上课时记笔记。突然——“不行!练习时,不可以记笔记。”不断重复的一个一个的小动作,点点滴滴串联起来,不知不觉间穿成一条线。我们的御点前开始接成一条线了。相信自己的手不过,还不算是一条平顺的直线。沿线前进中经常还会有中断。每次进行御点前时,只要一听到“啊”,就会有是否又弄错了的不安感。一旦有迟疑,便会开始想:嗯——要这样,还是那样......但老师总是摇头说:“啊,不要想太多,别考虑。”“马上做,不要思考。手自然知道,听手的感觉行事。”第三章 集中精力于“当下“突然改变样式这一年的十一月,我们学习茶道已经满六个月。上课时踏入茶室,发现室内又变得不一样。茶室的榻榻米地板上,出现一个棋盘大小、如地炕般的四角形凹穴。凹穴四边镶着黑框,里面刚好放入一只带耳的茶釜,正冒着热气。我和道子都盯着这个突如其来的凹穴看。“请注意,从今天开始,每次上课都会有‘炉’。”那凹穴就叫作“炉”。茶室的地板下,本来就挖有“炉”。夏天时,因为上面铺着榻榻米,所以看不见,到了十一月上旬,农历所谓的“立冬”时节便移去榻榻米,开启“炉”。“开炉就是“茶人的正月’哟!”水屋里摆放的道具,也与先前的不同。茶碗是质地较厚、口较小的深底形。“到了冬天最寒冷的时候,还会用到更能保持茶汤温度的筒茶碗’。它的底更深、碗口更窄。”这时,我想起盛夏时所用的“平茶碗”,外形像昔日灯罩翻转过来,是底很浅、口宽广的茶碗。夏天的茶五月上旬,到了农历所谓的“立夏”时,炉上盖了榻榻米。“好,现在变成“风炉’了哟!今天开始是“夏天的茶’。”第四章 观有所感“主人”与“客人”我和道子交替扮演“主人”与“客人”。当一方沏茶时,另一方就负责喝茶。所以在扮演“主人时,为避免犯错总是很紧张,反之当“客人”就比较轻松。每次换我吃着叶子,发呆等待出茶时——“好好看,主人是怎样沏茶的。”道子沉稳地“检视茶筅”,一边向内转圈搅动着茶筅,边将茶筅拿起来查看笼端有没有折损。她右手手指漂亮并拢,与往内缩的手肘形成一条直线,水平捧着茶碗,用白色茶巾大幅度擦拭碗口边三次,纤细手腕灵巧做出动作。同样是沏茶,道子的动作显得很自然,很像她平常的为人。初釜初釜虽然是每年开春的“第一堂课”,但实际上与平时的上课不一样。所有学生齐聚一堂与老师互道新禧,享用美食,然后观赏老师的御点前。因此,也可说是新年的开学典礼。初釜的练习场地铺了一层崭新的白布,感觉相当清爽明壁垒的柱子上挂了一只青竹彩绘花瓶,瓶内插着红白两朵含苞待放的椿花,以及与较大朵椿花系在一起的垂柳。字画上可见“鹤舞”或“千年”的笔墨。壁龛正中央的白木案台上,装饰着三个金黄色的小米袋。不过,我的目光却被以往上课练习的场所吸引。那里摆放着一只摩登崭新的茶具。黑漆漆的!如此成熟的黑色中点缀些许金色,配上一点乳白加土耳其蓝,充满异国情调。以往我总以为所谓“传统”就等同古老,事实并非如此。真正的传统是推陈出新,维持崭新摩登的气息,这与我之前的想象完全不同。我就像身处日本的异乡客,又像是百年前法国人乍见憧憬中的日本那般大开眼界。武田老师穿着袖摆上印有家徽的宽松和服,两手撑在榻榻米上,对大家说:“各位,新年快乐。今年也请多多指教。希望大家在这一年中更努力精进学艺!”学生们也将扇子朝向前拿,一起鞠躬说:“今年也请多多指教。”老师的行礼老师在初釜展示的是浓茶点前。若将“薄茶”比喻为卡布奇诺,那么“浓茶”就可以称为 Espresso。抹茶的种类也分很多等级,御点前所用的都是上等好茶。薄茶是一人沏一碗浓茶则是将数人份的茶沏在一个碗中,每个人轮流喝一些。老师鞠躬的模样,就像是鸟儿瞬间展翅抖动身躯,再轻松恢复原貌般优雅自然。她优雅表达“敬意”,富谨慎含义,却毫无卑躬屈膝之感。鞠躬并非只是向对方草草低头而已。单纯的一个鞠躬可以涵盖无数的意念,即在“形”中包含着“心”。老师的浓茶点前当浓茶中倒入开水,慢慢开始搅动茶筅之际,老师提醒我们,此时一定“要细心注意,有如在提炼贵重的物品”。由于相当谨慎,形成一股难以形容的氛围,犹如臻至御点前巅峰,令人不由得产生紧张感。最后是写“の”,然后慢慢将茶筅取出。大家终于“呼”地松一口气。我们的眼睛追逐着老师手边的动作,头脑却意外觉得清新愉悦,就好像用眼听音乐一样。然而,老师自始至终不受我们影响,优游自在地专心沏茶。“好好观察。观有所感就是学习哟!”没错!正如老师所说的,顺畅、不出差错的过程中自有深意。即使是中规中矩的动作、单纯的敬礼,自然表达的动作展现出人体内的“气”,身体的语言是无可比拟的。第五章 目睹真品茶会趁着开门的空当,“老师”们开始互相打招呼。但不知为什么大家都压低声音:“哎呀,您这么早就来啦!”“今天也请多多指教。哎呀,难得天气这么好呢!”“是啊,天气好就是最好的招待。”“大寄”茶会像这样聚集无数成人的公开茶会,就称为“大寄”。在大寄茶会担任沏茶的,不是主办的老师,而是学生。一般都是沏两巡薄茶,第一巡要让被称为“正客”、坐最上座的主要宾客们饮用,第二巡才换第二顺位的“次客”喝。然后才由负责端送的学生们,将在水屋沏好的薄茶,一杯杯端出给第三顺位的宾客喝。那么茶室中的主人——“老师”负责什么呢?和最前排的主要宾客谈天,应答他们对字画、壁龛上插花、当日茶具等的询问,还要让其他宾客能尽兴。坐在前排的主要宾客不只是最先喝茶,也要负责回答其他宾客的疑问和带动喝茶的气氛。所以,坐最上座的都是一些老练的茶人,知识、常识、经验均很丰富。坐在正客席上的老婆婆约八十五岁。虽然一直说不,但一旦坐在正客席位上,立刻整理和服,拉好衣领,然后将扇子放在膝前,一脸开朗地说:“哎呀,承蒙各位抬举,今天坐在这个席位,真是不好意思。让我们彼此互相学习吧!”鉴赏每个人喝完薄茶,还要细细品味所用的茶碗。那只泛着漆黑光泽的茶碗,传到我们时,只见老师弯下身看,再小心翼翼用两手捧起来观赏,然后轻轻放在我的面前。“这是乐吉左卫门所做的茶碗哟,好好用手触摸,体验它的重量、质地,再小心翻过来看碗底是否刻有什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这个茶碗竟然值数百万日币。“多参加茶会,亲自用手接触、观看无数的真品,会见不同的宾客、主办人,也是一种学习哟!”沏茶完成,“枣”和茶勺并排放在榻榻米上。主人与宾客寒喧结束时,所有人将扇子摆放膝前行礼。之后,每个欧巴桑都站了起来,好像要做些什么。原来大家层层围在茶具四周,有人将“枣”的盖子打开,有人将茶勺拿在手里说:“真是好茶勺呢!”“哇,这炉缘真是太棒了!”学习这时,一个老妇人对着老师喊:“啊,武田小姐,今天带年轻弟子来参加呀?”老妇人满头的白发梳成一个髻,身穿合宜的薰衣草色和服,手拿一条仙客来般淡红色的大披肩直挺挺地站着,让我想起水仙花。她就像以往那些“有教养人家的小姐”,虽然实际年龄超过八十岁,却不会给人老态龙钟的感觉。一见到她,我心里就想:将来若能变成这样,多好啊!第六章 品味季节所谓的品味老师经常搭一个小时左右的电车,大老远跑去采买著名的和果子,如银座空也的“贝味瓢”、赤坂塩野的“千代菊”,北缣仓Komaki的“青梅”。“这是长门的‘柚子馒头’。”茶具的演出学茶道之前,一直以为所谓茶具大概都是泥巴色的茶碗古色古香、朴素雅致。其实,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譬如,一只看似简单的白梅形香盒,一打开盖子,里面却是大红色的红梅图案;外表乌黑的薄器,掀开盖子看,盖子内里却刻有金色的“青海波”花纹;乍看之下,全黑朴质的“枣”,仔细一瞧,外表雕满着樱花刻纹,而名称就叫作“夜樱”。茶具就像经验老到的长者,外表虽然老成,内在却变化无穷,总在不经意的地方呈现巧思。花的名称“其实,要将茶花插得像“自然长在原野上’是很费事的。看起来愈简单的事愈难。”字画“一进入茶室,要先观赏壁龛中的字画和插花!茶道“最棒的待客之礼’就在于字画。”在蔚蓝五月晴天的周六是“熏风自南来”微微出汗的夏日里是“清流无间断”。庭园的红叶、柿子叶均染红的晚秋是“霜叶满林花”。⚪与雪十月中旬的上课日,我见到这样的字画:“⚪”没有写字,只是用笔大大画了一个圆圈。“今天的字画,在表达什么呢?”“不知道吗?今晚可以赏月。”摆饰在圆月下的花瓶中插着一根细长的芒草。第七章 五感与自然相系六月的雨进入茶室,仍清楚听到雨声。啪啦啪啦……硕大的雨滴像豆子般打落在八角金盘叶上。啪啦啪啦……雨还拍打着雨棚,在盛开的紫阳花、圆硕的山茱英上雀跃弹跳。此起彼落的声响,就像热带雨林中的雨之节奏。“这就是梅雨季的雨!”老师自言自语。这时我才发觉——和秋天的雨声截然不同。十一月的雨总是下得无精打采,有点落寞似的渗入土中同样是雨,为何如此不同?啊!因为秋天的树叶都枯萎了。六月的雨却是嫩叶弹跳的回响!雨声就是绿叶朝气蓬勃的音响。第八章 用心于当下延期兑现大学时代也曾意气风发地立志“拥有一生能做的事业,独立自主”,但至今自己什么也不是。连周刊的兼职工作也不知能做到何时。总觉得自己的人生还未真正开始,始终没站在起跑线上仍在原地游移不定。像穿着溜冰鞋一直在原地打转,又像匆忙间搭错车,老想中途冲下车。尽管自己老是急着要开跑,却又不知该跑往哪个方向。在这样焦躁度日的期间,唯有茶道的学习不着痕迹向前精进。第三年学“唐物”,第五年学“台天目”,循序渐进向更高难度挑战。用心“沏薄茶讲究轻快,浓茶却需要炼制。炼制浓茶时,应保持着有如“调制膠彩颜料’的心情。至于要炼制到什么程度好好听茶的声音吧!”浓茶里只加入少许开水,慢慢搅动茶筅,直到筅端搅起来像双脚深陷泥沼中有点沉重、很难拔起来的感觉。慢慢搅动四五回合后,浓茶特有的芳香扑鼻而来。茶香有如在茶碗中起化学变化般爆发出来。这股茶香象征着休眠半年的茶叶在接触阳光与水后的苏醒。第十章 这样就好小瞳小瞳积极的学习态度,令老师有感而发:“这孩子的模样让我想起俗语说的“兴趣造就天才’。”自卑感茶道虽然是有既定规则的游艺,但进行时也需要临场应变的机智,例如当对方出现突发动作的一瞬间,应该知道如何应对,或是遇到同步进行的程序时,能立即判断何者优先,而且事先应排除不必要的干扰。从一个人如何应对脱序的麻烦,可看出那个人的特质与品性。一切皆有缘由浓茶含有大量咖啡因,空腹喝下容易刺激胃肠,所以在饮浓茶前,先吃怀石料理,填饱肚子。吃完怀石料理后的点心是和果子。为沏出好喝的浓茶,一定要将开水煮沸。十一月以后天气寒冷,水也冰冷,煮沸要耗费更多时间。难怪怀石之前,要先进行“炭点前”!进行“炭点前”时,也等于是客人们在炉前的集合时间。可边看炭火边取暖。然后,在大家享用怀石料理期间水也煮开,同时寒冷的室内变暖和。原来如此,真是设想周到!一旦有所领悟,所有流程也彻底融会贯通,心里感到很踏实,笃信每件事均有其理,没有任何一个程序是不需要的。“茶事”可说是我们每周练习内容的集大成者从“薄茶”的练习开始,到每周不断重复的“浓茶”“炭点前”,都是“茶事”的分部练习。就像交响乐团,每个乐章分别交由演奏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喇叭的音乐家不断苦练,如今才齐聚一堂合奏出全曲乐章。虽然其中仍有些不顺畅、没把握的演奏天黑之后,我们才离开老师家。大家像平常一样说“再见”后分道扬镰,但我相信那一天所有人的心里一定有所领悟。我们共同站在一个舞台上,合作演奏出一首宏伟的交响乐曲。转机暖和、黏稠的绿色茶汤与和果子的甘甜香混合,真是炼制得相当美味的浓茶。突然发觉自己像在品尝蟹味噜或鹅肝一样,迷上了这种复杂浓郁的滋味。刚喝一口时,抹茶的苦味让人不自觉皱眉,但不知不觉中浓稠的茶香便能让人惊觉美味的存在。那一天,我觉得自己的味觉器官特别灵敏,好似舌上的味蕾全部绽开渗进浓稠茶香。第十一章 人生必有别离这一年五月采摘的茶叶,封装茶壶中储存至秋天,十一月上旬开炉的时候,才开封取出茶叶捣磨成粉,然后进行“新茶品饮茶事”,这是最正式的茶事。从这时候开始喝这一年的“新茶”,所以“开炉”才被称为“茶人的正月”。法国人开封“新酒”庆祝薄酒来新酒(Beaujolais Nouveau)解禁,也在十一月。进行茶事时,老师经常说:“大家要认真练习。无论主人或客人,都要视之为“一期一会’的茶事,用心去做哟!”所谓“一期一会”,就是“一生一次机会”的意思。“即使聚集相同的人进行多次茶事,任何一次都不会一样。所以,一定要保持一生只有一次机会的心情。”“利休先生的时代,一定就有这样的说法了吧。”雪野回答。“那个时代,昨日还健在的朋友,今日便惨遭杀害的不计其数。所以利休先生表示,他经常抱持着与友人是最后一次见面的感慨心情相会。”原来是那样的时代啊!第十二章 倾听内心深处松风静止时古时候,茶道是有身份的男子必习的教养,有名气的武士更要懂茶道。据说,丰臣秀吉甚至令千利休随侍战场,为其沏茶。茶室中经常低鸣着一种声音,称为“松风”。这是茶釜内底贴铁片以制造声响的一种设计。一开始煮水,“松风”即“咻、咻、咻、咻”断断续续作响。不久,便串接成长音“咻——”当水烧开时,松风变成“噗咻——“更为激烈的声响。这时,茶道与“松风”融为一体。我突然想起二十年前,老师对我们述说“刀挂”的缘由茶室入口之所以设计得那么矮小,就是为了让武士们先卸下长刀,才能弯腰钻入。或许这也是为了让武士暂时放下重担,回归身为一个人的根本。实在很难想象身系一国存亡的战国武将们肩头的担子有多重,但我认为无论怎样豪迈英勇的武将,平常一定也会有烦恼、迷惘、不安,以及无法自由去做的事。在世上难以求得“无”等境界的武士们,宁愿将仅次于生命的刀放下,钻进狭小的入口,恢复为一个凡人,或许也只为了求得短暂片刻的“静歇”。就像“松风”静止那数秒间,屏息感受,在空白中解放了自我般,我也获得无忧无虑的瞬间。第十三章 雨天听雨“雨天,请听雨。将身心都放在这里,好好运用五官,专心品味当下,这样便能有所领悟。自由之道,其实一直存于当下、这里。”我们总在愧悔过去,烦恼尚未来临的未来。殊不知,过去的日子终究已过去,不再复返,而未来也非能万全准备因应的。味考虑过去与未来,当然无法安心过当下的日子。其实,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何不好好体验当下。我发现唯有忽略过去与未来,专注当下这一刻,人才能无所挂碍、自由自在地活着。雨天听雨,下雪日观雪,夏天体验酷暑,冬天领受刺骨寒风······无论什么样的日子,尽情玩味其中就好。茶道就是教导人这样的“生存之道”。下雨天,一旦感觉不顺遂,我们往往怪罪“都是天气不好”。其实,没有真正所谓“不好的天气”。下雨天如果也能乐在其中,任何日子都能变成“好日子”。日日是好日。第十四章 静待成长教导与学习我这才发觉和老师有了共同的心情。老师并非不说,而是无法以言语形容,所以才保持沉默。她真正要教导我们的是御点前以外的事。譬如,一打开老师家的玄关,映入眼帘的总是放在鞋箱上的花朵与色纸;天热的时候,蹲踞的水多流放一些;掀开果子器皿的盖子时,里面排满赏心悦目的和果子;在壁龛里,一定装饰着今天早上刚摘取的花、字画。此外,还有随季节变化的水指、“枣”、茶碗····任何事皆存在季节感,而且配合当天的主题,这就是茶道的款待。茶道依季节的循环,将日本人的生活美学与哲学变成亲身体验,了然于心。真正的体悟需要时间,可是就在“啊,原来如此”的那一瞬间,完全化为身上的血与肉。如果一开始老师全部教导,那么我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定不会自己去寻找解答。还好老师留下了“余白”。老师只教沏茶的流程,感觉好像什么也没教,其实已经教了许多。所以,我们才能如此自由发挥。茶道只有“礼法”,“礼法”本身又要求严格,几乎毫无自由可言。可是,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约制。在学校里,我们学到的是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想出正确的“解答”。愈快找出解答的人,评价愈优秀;一旦超过一定时间,或是出现不同的解答,或者与整体结构制度格格不入,就被视为差劲。可是,茶道的领悟并无时间限制,无论只需三年或需要二十年,都是个人的自由。该领悟时就能领悟,成熟的速度因人而异,就静待个人的时机。早理解的人,不因此获得较高评价;晚开窍的人,也自然能展现自己的深度。答案何者正确、何者错误,何者为优、何者又为劣,其实并无定论。“雪是白的”“雪是黑的”“没有雪”都是答案。人本来就有不同,想出来的解答当然互异。茶道包容各式各样的人。在我的意识中,茶道就像围棋,“黑”“白”子随时可能逆转情势胜出。虽然我曾经认为“茶道有如将人嵌入模具中”,但其实一切皆自由。在强调自我的学校教育中,人人为竞争而感到不自由;严格要求礼法、受约束的茶道,反而容许个人的样貌享有莫大的自由。学校、茶道的宗旨,皆在教育人成长。不过,两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学校总教人与“别人”相比,茶道则希望人能与“昨日的自己”相较。第十五章 放开眼界,活在当下干支茶碗“喂,你们要不要试着在那里教茶道,教学是最好的学习哟!”老师好几次对雪野小姐和我提起。我的工作一再遭遇挫败,精神也变得十分不振,还不断碰上离别之事。世事变化急遽,以为绝不会倒闭的公司却倒闭了,永远不变的秩序也脱序了。唯有周六,我一定会去上茶道课在炭香与松风中,暂时抛却自己的思考,专注五官的感受,犹如切换电视频道般自由改变意识。从通透拉门的微光中,看着伙伴们轻快地搅动茶笼、吃和果子、饮一杯热茶,实在令人感到轻松。啊,我也是季节的一部分,如此与之相系的感觉真好。在初釜,必定有符合该年干支的道具登场。“酉”年是绘有鸡图案的香盒;“寅”年则出现画有纸老虎的茶碗。依干支顺序,重复十二年的周期。干支的道具当然只在该干支年使用,而且不会一年到头都用,只限定用于正月与该年最后的沏茶。一年的结束,总是挂上“先今年无事目出度千秋乐”(首先庆祝今年无事千秋乐)的字画和干支茶碗。用毕后放进木箱,收藏在木柜深处,直到十二年后又逢同一干支年时才重见天日。现在的我,边看着千支茶碗,边回想起二十岁时大声喊“哇”的情景。这只描绘着“巳”字的茶碗,我是第二次拿在手上。“窣”一声饮尽薄茶后,将碗放在手里把玩。下一次再看见这个茶碗时,不知道世界变成什么样?观赏这只茶碗时,大家似乎都望见自己未来的人生。我自己又还有几次的十二周期呢?茶道环绕着季节,也永远环绕着干支的循环演出。相较之下,人的一生再长寿也只有六七次的干支循环而已。这是多么有限的时间啊?正因为有限,所以更值得我们珍惜与玩味。二十四年来,渐渐由茶道中体悟日本季节的况味。以前老是抱怨:“为何不一直进行同样的御点前?”如今却认为享受其中的变化正是茶道的乐趣。因此现在才能记住许多茶花的名称,榻榻米一叠不必想就走六步,充分了解和果子的奥妙,也有几幅特别懂得欣赏的字画。不但有这么多发现,还有属于自己“原来,茶道就是这么回事啊”的瞬间感动。茶道包容各式各样的诠释。那么,我的见解也是一种茶的世界。有人品茗就有茶道,或许茶道就是人本身的映照。2022.12.1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