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袋种子“千万不要买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无纺布面粉袋生产厂家电话/微信:15838231350农民日报记者 王澎 文/图
图为黑龙江省嘉荫农场20队大户王长江在对比自家地里的玉米(左)和邻家地里的玉米
“白袋种子”又称“白籽”,主要指未经正规厂家包装或包装上不带有生产厂家商标、产品标识及品种审定标识的种子。这类种子的价格普遍低于带有正规包装和产品标识的种子,更有甚者,某些“白籽”的售价只有同品种正规种子的1/3。
有些农户为了降低购种成本,铤而走险,购买并种植了“白籽”。黑龙江省嫩江县嫩江农场的农户王长江同亲家在内的三户共同种植了约60晌(1晌等于15亩)号称是“德美亚一号”的“白籽”种子。10月29日,眼看别人家都在抓紧收获玉米,王长江和亲家却犯起了愁。“别人的田里,一晌地最少打10吨粮食,而我的地连5吨都到不了,而且碎粒很多,根本卖不上价钱。”老王告诉记者,“每晌地最少减产一半,损失在1万元左右。”
看着田里参无纺布面粉袋生产厂家电话/微信:15838231350差不齐的玉米,老王既懊恼又悔恨:“由于去年行情不好,赔了一些钱,今年的贷款没能及时办下来,租地租晚了,没赶上农场统一购种,后来,村里有一个人,说可以联系到‘德美亚一号’的‘白籽’,比种子门市的价格便宜,同时写了保证书,保证种子没有问题。”就这样,包括老王在内的三户农民,以每斤12元的价格购买了3000斤“白籽”,比“德美亚一号”门市店的统一零售价每斤低了8元。
购种时省了3.2万元,在收获时却损失了近60万元。这笔账让老王后悔透了:“以后就算不种地也不能再买‘白籽’啦!”老王和另外两户农民虽然向公安局报了案,但是损失也无法完全挽回了。“公安局领着专家来地里看过了,测产结果是减产50%,这些玉米明摆着就是假种子种出来的,但是专家目前还不能开据书面证明。”老王正在盘算着怎么向法院起诉。
与王长江相比,另外一位老王的遭遇更惨。无纺布面粉袋生产厂家电话/微信:15838231350同样是嫩江县嫩江农场种植大户的王清玲,一提起他今年种植的400晌玉米地就开始发愁——到了收获季节,王清玲的玉米田比紧邻的玉米田减产近40%,每晌地损失约8000元。“当初就为了省些买种子的钱,没想到结果是这样。”王清玲懊恼地回忆着,“村里一个熟人介绍我到宁安县的一个村里买种子,说保证是‘德美亚一号’,每斤只要6.9元,算下来比去县里的种子经销店买能便宜2/3呢,400晌地能省个小30万元钱。”“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王清玲怎么也想不到,秋后一算账,他不但没省钱,还赔进去350余万元。
现在,更让王清玲发愁的是,他这片玉米地收割了,就等于没了证据,无法追偿,而不收割,盖雪之后损失会更大。
“种子种下去后,在苗期时苗势就特别弱,远差于同村别人种植的‘德美亚’,而且腐烂的种子特别多,芽率特别低,很多需要补种。苗期过后,整片田的玉米参差不齐、有高有低。无纺布面粉袋生产厂家电话/微信:15838231350结棒儿的时候,一个坑儿里有4个小棒儿,成熟的玉米棒长度连‘德美亚’一半都没有,容重比非常低,品质很差。两块不同种子的地垄挨着垄,地挨着地,明显不一样,肯定是种子的问题,不会是管理的问题。”10月30日,黑龙江省嘉荫农场20队大户孙新安向记者诉说着,“现在全队有60多晌地都是这种情况,减产得在50%~60%之间。”
当记者问购买这些种子商家有无保证时,20队的王佩凤拿出一张按着手印的合同说:“这是卖种子的人跟我们签的购种合同,上面写着‘出现质量问题他负责’。后来还跟我们签了一个赔偿合同,说一晌地赔偿5000元,10月底结清,现在都30号了,一分钱也没给我们。”
据了解,20队这60多晌地的种子,是以赊销每斤13.5元、现款购种每斤13元的价格买来的,比正规种子经销店的价格低了1/3左右。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所有正规种子公司生产的种子不管是否经过包衣,种子外包装上都应该带有生产厂家、产品商标及品种审定标识,所谓的“白籽”和“白袋种子”肯定都是有问题的种子。
封面图为黑龙江省嘉荫农场20队大户孙新安对比“白籽”与正规种子种出的玉米。